[好文分享] 領袖與生命導師

紀惟明女士∕關渡基督書院董事長

為何需要「mentor」﹝生命導師﹞?

牛津字典對mentor的定義是:「對一個沒有經驗的人,mentor是個有智慧而且可信賴的幫助者與adviser(指導人)。」1936年有本書《Spiritual Father & Mother》,定義屬靈父母親就是MENTOR:一個人被神呼召成為特別器皿,去幫助別人裡面的神的靈醒過來,讓他屬靈的生命能夠更新,同時給他一些屬靈的分辨建議和指導。另有些書稱之為spiritual director(靈命指導者)。而我將「Mentor」翻譯成「生命導師」。

我之所以願意來談這主題,不是因為我是生命導師專家,而是由於以下的原因:

一、領袖成長的需要

從1975年起,我開始有機會擔任leader,身為女性主管,除了工作的沉重責任外,還必須帶領男性同仁及年齡比我大的人,同時又身負妻子與母親的角色,有一段時期無論身心靈都精疲力竭。那時教導如何作領袖的課程或書籍幾乎沒有,更遑論是作女性領袖,而教會中又無人能指點我,因此不論是在信仰生活或工作,都經歷了相當辛苦的孤單學習過程。

感謝神的憐憫,賜給我自我學習的能力,使我多年來能在無人帶領的情形下不斷成長。因此我常深深感嘆:如果當時有一個導師願意關心我、為我禱告、瞭解我的困難和痛苦、有問題可以隨時請教,那麼我的痛苦及摸索時間必大為減少。

教會裏也常有信徒領袖感嘆:「巴不得有人來牧養『我』!」許多信徒的領袖常覺得「不再有人牧養我了」,必須自己想辦法survive(求生存)、摸索,但這並不是神的心意。

二、生命導師網絡的需要

信徒的成長是需要榜樣及教導的。很多時候牧師沒有時間個別牧養信徒領袖,而信徒的工作、生活問題,牧師也不全都嘹解。此時如果有適當的年長信徒願意做青年信徒的生命導師,他就不需要自己摸索成長了。由於各行各業的問題不同,個人的需求也不同,也許無法在自己教會找到合適的導師,因此我很盼望能建立跨教會的領袖生命導師網絡,使不同的人能找到不同的導師。這樣的想法我認為是很合乎聖經的。

每個領袖都要去尋找自己的生命導師。我的經驗裏,在某些狀況或事情上,比較有見地而能夠幫助我的人,不一定是比我年長的人,也可能是後生晚輩。我相信神會安排給每一個人這樣的對象,也許只有一個,也許好幾個。我們需要去尋找他,和他建立關係。我也幫助我的女兒從我的朋友中去找生命導師,尤其是在父母親都不適合幫助她的時候。

三、神對教會領袖的績效評估

其實這也是聖經所啟示的基督身體成長原則: 弗 4:12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弗 4:16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這段經文幫助我看到在神眼中,作為一個教會領袖應當扮演的角色、努力的目標、以及神將如何對基督徒領袖做績效評估。上述經文中,神要教會中具五種恩賜的人去「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同時也要每位基督的肢體「各按各職,照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

我在教會擔任常務執事,常有機會對新來的傳道人提起這段經文:神託付傳道人的責任,不是叫人獨自去完成事工,而是叫信徒因著你被成全、被裝備,以致成熟。使每位信徒都可以實現神所託付他的職份,建立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而不是去做因傳道人個人野心所衍生的工作。

教會中常發生傳道人與信徒間因工作異象負擔不同而產生的緊張關係,究其原因,常常都是傳道人過於主導工作方向,而忘了優先次序應當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

一般談leadership的重點,通常會提到領導技能、如何建立團隊(組織分工與授權、訂定目標等),或如何帶領一群人解決問題、訂定策略,並完成異象等─這些議題都跟工作有關,但是馬太褔音28章告訴我們的大使命是「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它不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角色。

神也吩咐每位信徒都要按個人的恩賜、經驗、職份,幫助其他信徒成長。因此作生命導師及導生不僅是傳道人的責任,也是神給每位神兒女的呼召。領袖當然更不例外,每位領袖應當同時是生命導師及導生。我相信若有教會只有少數人成熟,而多數人還不夠強壯,未能實行這種神所設計的教會成長機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現今有些教會採用G12的方式─每一個人都要帶領一些比你不成熟的人,讓他成熟,每一個人也需要別人來帶領,讓自己更成熟,這是很合乎聖經教會增長的原則。我懇切盼望教會領袖帶領人的焦點不要只著重事工,而要將重點擺在人的成長上,也就是重視神所託負的生命導師責任。

如果教會都重視「讓萬民作主的門徒」,各個教會、各個信徒都強壯,教會就不需要復興了。因此神如果要來評估教會領袖的績效,那麼評估的重點就在於領袖到底成全了多少人,而不僅是帶領了多少人信主,因為人能歸信是聖靈的工作,而使別人成熟,是神給領袖的使命、責任和目標。

四、讓耶穌在今天影響下一代

我不否認世上有天生的領袖─不用任何學習、教導或帶領,就可以作好領袖,他們是所謂的charismatic型領袖——具有吸引人的天賦氣質和魅力。但從我長期在企業裡從事主管訓練的經驗中,我發現領袖不都是天生的,是可以訓練、可以學習的,若有人幫助他,就能縮短摸索與成長的時間。

「訓練」不僅是指聽課或聽演講。根據心理學研究,通常人聽完了一場演說或講道,在15天內還記得的,不到10%。所以一場演講可能有很好的資訊,但不一定會叫我們成長,更有效的訓練與學習是經由個別教練的個別教導而來的。每位成功的運動選手背後,莫不有一位優秀的教練,經年累月的教導、監督、訓練、鼓勵及陪伴。

在《Building Character in a Mentoring Relationship》這本書上有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思想一件事,就是我今天能做什麼,好讓耶穌影響下一代…。從許多證據顯示,除非有某種形式的Mentoring 引導,否則領袖是無法產生的。」

沒有耶穌就沒有十二使徒,沒有以利就沒有撒母耳,沒有雅拿尼亞及巴拿巴,保羅的初期成長不會那麼順利。最近教會界所熟悉的艾克曼牧師是康希牧師的老師。哈該領袖學院的創辦人、哈該博士也提到,他經常和比他更資深、更敬虔的基督徒接觸,有問題會找他們,這就是「生命導師」。領受「生命導師」的呼召就是為神訓練未來的領袖,關心個別領袖的成長。這樣的工作是今天影響未來,今天若不做好,未來教會的能力就受影響,這是何等重要的事!

五、領袖需要教學相長

領袖需要有生命導師,也需要去「作」生命導師,要裝備與成全聖徒,讓他們各盡其職。你成熟了,就知道如何成全別人;你在服事上成長,就能讓別人也在服事上成長;你的信心長大,也讓別人信心長大;你的生命成長,才能幫助別人的生命成長。一個老師要成為好老師,必須確實嘹解自己要教的領域,而且有實務經驗,懂得學生遭遇的困難是什麼,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欠缺及需要進深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導師指導,同時也作別人的導師,這樣才會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

我自己的成長往往發生在我所帶領的人出了問題時,例如當我的女兒發生了一些狀況,要我給她一些建議時,我就會想:我的建議我自己做到了嗎?我瞭解那建議嗎?我有經驗嗎?對這建議我有信心嗎?我能成為見證和榜樣嗎?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我不能對她有所幫助,我的建議也不會有果效。對我的同仁也是如此,同仁的問題促使我思考,我疏忽了什麼?我如何能幫助他解決這問題?如何讓她不再發生同樣的問題。唯有生命才能給人生命!

生命導師型的領導焦點

一、讓他/她成長

我第一次作財務經理約莫一個多禮拜後,部門走掉一半的人─不全然因為換了我這個新主管,還包括一些以前累積的因素。那次的經驗讓我痛定思痛地思考:我到底要作什麼樣的主管,才會讓我的部屬珍惜跟我一起工作的時間,而不是恨不得離開這裏。可是不論是為他們加薪、升職或給獎金,都有限度,不可能只用這些吸引人。

只有一樣東西能讓人不管到哪裏都有用─讓他成長。成長了之後,無論他將來到哪個地方,都會想到你。做這事雖然困難及花時間,但的確有些以往的同仁見到我會對我說:「謝謝你,我真的學到很多」。我不追求成為很popular、討人喜歡的領袖(會說笑話、說話很幽默、風趣、不得罪人等),但我很在乎到底我是否幫助了人成長,這也是生命導師的重點和目標。

生命導師的主要焦點,是在「助人成長」,而不僅是「任務的完成」。領袖在責備與要求一個人時,很容易導向任務沒有完成。

許多父母管教孩子的焦點常是「你不聽話」、「你不乖」、「你怎麼成績這麼差」,或「你考不上好學校就完了」。而主管則常責備部屬「你沒有達到目標我很失望」、「這事怎麼沒按時完成」,或「這事怎麼會這樣」。教會領袖則對信徒表示「怎麼沒參加小組」、「怎麼小組沒增長」、「怎麼沒靈修」,「怎麼沒什一奉獻」。

這樣的領導不是成長導向。生命導師型的領袖需要瞭解人沒有做到的原因,有耐心與愛心指導並陪伴人成長,成長從來不是要求就能得到的。想想看,神是如何慈愛教導、忍耐等候我們成長。在一切講求績效的時代,我恐怕教會也過於注重結果,以致忽略生命澆灌栽培的功夫。

二、讓他/她成熟

聖經一再提到成熟的重要性,例如:

弗 4: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來 5:14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領袖要幫助人成熟獨立,而不是讓人不能分辨、只能依賴。作領袖的如果永遠享受「不斷有人來問我,你看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沒有我不行」,這是沒盡神託負的責任。

我對我公司的總經理說:「我的責任是幫助你作好總經理,而不是幫你管事或做事。我可以給你建議,但是你要自己做你權下該做的決定。做了決定,就要負責,要很清楚這是你的責任。我這樣待你,也希望你這麼對待你所帶領的主管。」只有如此,組織才會健康起來,而不會全體上下都依賴一個人。

如果以讓人成熟為目標,領袖就要學習動物訓練孩子的方法。動物的爸媽常有計畫地、漸進式地訓練他的孩子,至終的目標是讓他的孩子具備獨立面對人生挑戰的能力,到了一天動物爸媽必須離開孩子,讓孩子獨立面對人生。動物爸媽不會把她的孩子在成長期間的失敗,當作終極結果般的懊惱生氣,它知道那只是學習過程。它也不會一直把孩子帶在身邊嚴加保護,牠知道,那樣做的話,孩子自己的人生永不會開始。動物爸媽的使命不僅是生孩子,還要訓練孩子成熟獨立。我相信這原則也適用於人的成長。

領袖需要他人來引導和幫助,以縮短摸索的時間。曾有個年輕人問我:「我怎麼知道聖經這句話是不是給我的?我怎麼知道哪句話要在什麼時候用?我怎麼知道上帝現在在對我說什麼話?我為什麼會有這狀況?我如何明白神的旨意?」這些都需要在生活經驗中不斷地有人指導、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操練。

導師要幫助「導生」─跟隨你的人、你的孩子或是教會的信徒─正確地來跟隨神。發生問題時,我們常容易陷入誰對誰錯之中,但是如果沒有客觀標準來判斷,就會變成意氣之爭。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導生」跟隨神,當我們面對問題時,就會思考在這樣情況下神的旨意是什麼,而不是他怎麼不順服我,不照我的意思行。

神在一段時間裏,把人託付給一位領袖,去帶領他活出神的旨意,讓他們慢慢從「學習跟隨」到「獨立跟隨」神的旨意。在這個過程裏,領袖是導生的師父,而不是主人,對導生沒有控制權和所有權,只是被神託付來帶領人。

三、建立生命的關係

生命導師型的領導要發揮作用,就要和跟隨你的人建立生命關係。所謂「生命關係」是指:雙方向對方敞開自己的生命,並向對方的生命成長委身,同時也承諾對自己的成長負責。

人在生命關係中才會成長得快。夫妻兩人如果能夠營造這樣的親密關係,那麼雙方都會成長。否則兩人的關係就僅止於柴米油鹽等皮毛瑣事。小組如果發展成為生命關係的小組,就會在關係中成長。牧師和信徒有生命關係,信徒才會因他成長。因為有了生命關係,才能在互信互愛中有效地勸戒、教導和代禱。

然而,生命關係並非一夕間就能產生,需要雙方的委身和努力。我曾經和一位導師有過失敗的經驗,問題出在我願意向他順服,但他卻不擔負導師的責任。我也有過和導生的失敗經驗,我願意關心他,而他不願敞開。所以成功的生命關係是雙方的責任。導師能不能發揮作用,導生是有責任的。要定期見面、主動分享,還要接納導師和我們的差異。導生甘願謙卑順服,關係才能繼續下去。對於導師給的建議,導生也要能夠分辨。導生更要回饋導師─對他給的建議,要讓他知道結果如何,並具體地感謝他。

導師對導生的生命成長過程、靈命景況、工作和困難、現在和以往的生活模式(Pattern)以及其他方面,都必須瞭解,才能提供正確的建議。否則容易根據他表面的現象而判斷錯誤。若想幫助他找出問題的癥結,可以從他過去成長的歷史中,發現或瞭解他現在的問題是什麼,這些問題跟他的過去有什麼關係,再輔導他修正做事時的錯誤模式。

導師和導生之間要發展出很好的互相委身、開放信任的關係。這一定是雙方面的事情,雙方都有commitment(委身)、有承諾、責任感、遵守約定,絕不是一廂情願。委身是漸進的、彈性的關係,慢慢栽培和發展彼此的責任心、開放信任感與接納。如果導生期望他的導師是完美的,一定會失望,因為在地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導師。作導師的也不能期望導生有一定進度的表現,因為每一個人的素質不同,學習能力也不同。

導師與導生也不能發展出過度相互依賴的關係,而變成情感上的負擔,這不是健康的關係。但彼此也不能太過獨立,不應見面時才講話,不見面時就互不關心。導師與導生需要互相關心、代禱,雙方都需要成長。必須同時是主動,也是被動的角色,要同時兼顧自由與責任,關係才發展得起來。

導師要尊重導生的意願,有時到了一個程度,他會不想再跟你談了。或者,相反的極端情況是,讓導生不斷地需要你,使他自己不能成長,而「被操縱」。面對這兩種情況,導師應當態度坦誠,不嚴厲也不迴避,重要的是,為他代禱,求神啟示如何行。好的生命的關係是神藉導師使導生蒙福的關鍵。

生命導師型領袖的三種行為

每一個作生命導師領袖的人,基本上需要學習三種行為:支持性的行為、啟發性的行為,及教導性的行為

支持性的行為是不給建議,僅給予肯定、安慰、鼓勵、傾聽,讓對方更有信心、力量和勇氣。

啟發性的行為是不給對方標準答案,而是幫助他自己找答案。給他一點引導、暗示、挑戰或是跟他討論,刺激他去想他的答案對不對,讓他自己得到結論。

女兒還在唸書時,我容許她和我辯論。我告訴她:「媽媽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請妳告訴我,妳可以提出你的理由,我不希望妳只是表面服從。若妳能證明我講的沒道理,我就不勉強妳。」有一次我提出不同意她和同學們去KTV的理由,女兒就搬出神學和很多理論來「証明」我是不對的:「聖經有哪一條規定不能去KTV?」我說:「聖經上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妳告訴我,去KTV的益處是什麼?」母女倆就辯論了三小時,我先生聽得都煩了。但我認為花那三個小時很值得,因為我們相互丟問題、彼此刺激思考。

我的同仁有時會直截了當問我對一些事的意見,我常回答:「你的想法如何?

為什麼問我?有什麼問題嗎?」,聽了他的回答後再幫他分析一下,避免即刻把意見告訴他,否則對他的成長毫無幫助。

導師可提出任何一件事來和導生對話,目的不是分享一件事,而是藉一件事刺激思考。耶穌和他的門徒在一起時,隨時隨地都在啟發他的門徒,這或許是耶穌常用比喻的原因。

孩子們若遇到問題,父母就馬上給答案,會讓小孩不懂得思考。作領袖的如果只給答案,跟隨的人就懶得思考、不會分辨。應該幫助他們委身於神的引導,而不是委身於領袖。

教導性的行為是給對方一個他應當知道的information(資訊)。你不知道的,我告訴你。該怎麼做,我解釋給你聽或糾正你。

我們在幫助人成長時,這三種行為缺一不可,不需很刻板地運用,但要根據導生的狀況、問題和階段,彈性而靈活地運用,不可隨性地根據導師個人喜好風格給予。在領導理論上這就叫「situational leadership」(情境領導),是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的領導。

導師角色的型態

根據導生的情況,生命導師可扮演不同型態的角色。

第一種是朋友,這種型態多半只使用於支持性行為。可運用在關係還不很親密的導生,還未建立互信關係時,或對一個成熟的導生,不需太多指導啟發時。這種角色是多傾聽導生說話,分享他的喜怒哀樂,給他鼓勵肯定,和他一起禱告等,這些都是支持性的行為。學習傾聽的確不易,我們常很快就把意見告訴人,而比較沒有耐心聽,這是多數人要學習的課題。

第二種是輔導的角色,導師不但給支持,也會給啟發。就如同心理分析師,提供你引導性的問題,讓你自己去找到答案,或被動地給予多種選擇,讓你自己抉擇,而不替你決定。

我的一個女兒,在國三快要考高中的一個多月前,不再讀書,她告訴我她覺得讀這些書沒有意義。我和她懇談了三小時,將各種可能的方案及利弊得失詳細分析,最後我告訴她好好想一下,再做決定,第二天她就恢復讀書了。我擔任主管時,常花較多的時間在一些績效差的同仁身上,或有特別問題的同仁,例如有同仁對薪水不滿以致失去工作動力,或因個性、家庭因素影響工作績效,這都是輔導的機會。

第三種是教師的角色,就是使用教導性的行為,把問題的答案解釋並告知。有許多領袖很擅長這種角色,但這種角色較適用於沒有經驗或自我學習能力差的導生,若對人人都扮演這種角色就不是很恰當,有些人會很抗拒這種直接的教導,例如夫妻之間就不適用教導性的行為,青少年的孩子也會很抗拒父母親把他當成小孩般來教導。

導師要按照導生的成長需要,給予最有效的領導行為,而不是不自覺地使用自己習慣的風格。有人擅長作教師而不會作朋友,就是只會教導性行為,而不常用支持性行為。有人會作朋友而不會做輔導,就是不擅長啟發性的行為。依此類推,好的導師需要在適當的情況下彈性地運用適當的領導行為。同時導師要接納導生的學習進度,如果你一再地教、一再地鼓勵他,他卻依然故我,作領袖的是不是能夠續繼有愛心、且按照導生的需要來調整自己的角色呢?

如果有一個角色能涵蓋所有領導行為的話,那就是屬靈父(母)親的角色了。我們都知道,天上的父親具有完美的形象,祂是元帥、君王,也是教師與牧者,他是父親、也是朋友,又是我們終身的伴侶。這些不同的角色和諧的統一在神的身上,在祂毫無困難,因為祂有全備的愛與智慧,他知道什麼是我們需要的。祂給我們很多的支持,會肯定、安慰、鼓勵、啟發我們,祂也管理、管教我們,這些不同的角色都是為了使我們完全。如果我們能學習天上的父親,以愛來做屬靈父母親的角色,我們就能有耐心、有智慧地運用各種領導行為了。

合神心意的領袖

作個屬靈的領袖

一個領袖可以有很高的才幹、很好的口才和豐富的知識(know-how),或其他各樣的條件。但若他的靈命不好,就會導致他的領導出現問題。聖經中掃羅王對大衛的迫害就是明顯的例子。

作基督徒領袖最首要的事情就是「be a spiritual leader」(作屬靈的領導者)。換句話說,領導不是按著自己的野心和慾望為所欲為。「a spiritual leader」是受聖靈的約束與帶領,有屬靈的智慧,是被神領導的領袖。如果基督徒領袖不是個 spiritual leader,不能明白神的心意,甚至也不能順服神,神就不會與他同在,也就無法成為神的器皿,行使神的旨意。而神一定會攔阻不是祂要的東西,領袖的事工就會出現問題。

我曾經服事的一個團體,起初非常混亂,常發生狀況,人際關係常有衝突。這團體聚會的習慣是輪流請一人分享讀經。輪到我時,我提醒大家:這樣的屬肉體爭吵,神喜歡嗎?神對我們的期待是什麼?

幫助導生分辨順服神的引導

神給領袖的責任、要領袖注意的焦點、要領袖更關心的是─幫助導生分辨與思考神的方向,而不是領袖的方向。「神的呼召」和「領袖的引導」二者,能夠一致時是最好的。神對每個人都有呼召,領袖愛護部屬,就要幫助他思考和分辨他是否行在神的呼召中,而不是牢攏他。神將導生託付給一位導師,他的責任是幫助導生成熟,能分辨神的旨意,並在生活中作主的門徒。導師要小心不落入自以為是的陷阱中。

談領導藝術最重要的結論─要作一個合神心意的領袖,否則成就了任何事工在神眼中都沒價值。神看重人勝過成就,看重生命勝於才幹。在神看來,用什麼心態領導,比領導作什麼事更重要。

以西結書22章30節說:「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換句話說,神需要領袖建立城牆,也需領袖堵住破口,而教會最大的破口,就在信徒身上。如果教會沒有破口,教會就有能力。所以神給領袖的特別託付就是:作個合神心意的生命導師,讓這些天天跟你在一起的人能夠合神的心意,不讓他們成為破口。

(以上是紀惟明姊妹10月19日在台灣哈該領袖學院「新世紀領導藝術」中的演講摘要。)